教师资格证丨阅读理解最后1讲!分析题有哪5点答题思路?
- 时间:
- 2018-12-24 11:49:18
- 作者:
- 胡老师
- 阅读:
- 来源:
- 辽宁教师资格网
所谓探究能力,在资格证科目一考试中,主要是指对作者观点的探究。 “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
一、提问方式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观点的?
3.对于作者的看法,你更认同哪一个的?
二、答题思路
1.读问题:带着问题读文章,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2.归纳段意:读一段,归纳一段段意,并且思考,是否与问题相关?有关,保留;无关,略过。
3.筛信息:把适合回答问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可以用铅笔作简单的标记。
4.后整合:把筛选出的琐碎词句,整理成连贯的一段话。
5.看分值:主观题切不可写成小作文,要根据分数作答。4分题,一般50字左右即可;10分体,一般100字左右即可。
三、真题再现
习题一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去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循的总体,我们可以依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读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的,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他不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渡拥挤状态,掠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以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相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的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摘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4分)
人要善于思考,并具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要以思考终其一生。
习题二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去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循的总体,我们可以依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读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的,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他不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渡拥挤状态,掠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以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相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的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摘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结合作者对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看法?(10分)
一个人,若能将“活读书”与“勤思考”相结合,必能达到人生的金字塔。
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2分)。我们要取舍有度,要将那看起来纷然杂陈、混乱不堪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整合吸收,而不至于因为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自己的正确观察力,也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这样真的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3分)。
我们不能否定思考的力量,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3分)思考,可以为我们的打开原生态创新的大门,思考,可以使我们向没有开拓的文化领地、向新的巨人迈进一步,更可以使得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2分)
/uploadfile/2024/0328/202403281144181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