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辽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 时间:
- 2022-07-05 16:42:50
- 作者:
- 徐老师
- 阅读:
- 来源:
- 辽宁教师资格网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对小学生的教学通常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对中学生的教学则可以进行抽象的讲解,这体现了个体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学生已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行逻辑推导,可以进行抽象讲解。这说明小学和中学两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阶段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C项正确。
A项:不平衡性指人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有快有慢。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顺序性是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A.B.D选项不正确,正确答案为C。
2.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
A.集体凝聚力 B.课堂规范 C.群体约定 D.课堂气氛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气氛的内涵。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的类型有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D项正确。
A、B、C三项:均是课堂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属于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 )
A.列提纲 B.画线 C.利用表格 D.利用图形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画线属于复述策略而非组织策略。B项不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与题干相符,当选。
A、C、D三项:均属于组织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这两句话均出自( )。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康德《论教育学》 D.斯宾塞《教育论》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教育家及其思想观点的对应。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在教育目的分类上提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在他看来,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A项正确。
B项: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康德的代表作为《康德论教育》(又名《教育论》)。他在1776年首次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了教育学讲座,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斯宾塞的代表作是《教育论》。在《教育论》中,斯宾塞把教育明确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他也是第一个提出智育、德育、体育的概念并把三者作为一个完整教育体系的理论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 )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当代儿童。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物时,都面临选择。
A.价值澄清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集体教育模式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模式中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假设。价值澄清模式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当代儿童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选择时人们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但人们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选择。因此,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把其公之于众,这对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并付诸行动是有意义的。A项正确。
B项:体谅模式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社会学习模式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主张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集体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
A.爬山法 B.算法式 C.启发式 D.手段-目的分析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目的分析法是指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后,寻找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手段-目的分析就是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手段)搜索,逐渐减少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D项正确。
A项:爬山法是采用一定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启发式就是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操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简答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参考答案】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个层次的关系:
(1)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3)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3.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答案】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材料分析题
某学校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即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来组织,将其分为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新课程理念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以上就是2022辽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辽宁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笔试试题、报考指南、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辽宁教师资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