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辽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情分析
- 时间:
- 2022-01-18 14:29:12
- 作者:
- 曾老师
- 阅读:
- 来源:
- 辽宁教师资格网
一、考题分数结构分析
二、分析指导
根据“考情一目了然”中对各个题型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各个题型考查所占的分值比例较接近,所以在中学科目二的备考过程中每个题型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本次针对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教育学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对于教育学这部分内容,既要求考生们理解,同时也要求考生们记忆。比如说对于单项选择题多数考查的是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要求大家识记教育、课程、学生等相关概念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而对于案例分析题则要求大家在理解理论的同时能够找到案例中人物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行为遵循了哪一个理论。对于简答题而言就要求大家多看多背了,但是尽量找一些口诀记忆,优化记忆策略。尤其是教学、德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班主任工作的部分都属于材料题和简答题的常考知识点。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方式以及应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备考。
考题再现:
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及相关教育理论。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有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卢梭、杜威、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其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教育学之父。故选A项。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这一说法遵循了德育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中的德育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六个,其中榜样示范法强调发挥榜样人物的作用让学生学习模仿,最后产生和榜样一样的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品德;选项B陶冶法强调在德育过程中采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说服教育是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与题干不符。D选项品德评价法又叫将惩罚,是教师通过奖励和惩罚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指导的方法与题干描述不符。故选B项。
3.根据班主任工作内容简述后进生的教育。
【参考答案】:
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要做到: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4.罗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在讲《蒹葭》这篇课文时,首先,用深情的语言介绍了这首诗歌的内容:“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其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罗老师还找来相关视频,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然后一起观看视频,感受诗歌的韵律感。除此之外,罗老师突破常规,设计了“以诗译诗”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诗歌研读的热情,并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情感的交汇点。对学生持有的不同看法,罗老师没有直接回复,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适时点评。第二次课,课前罗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古诗。
该老师的做法贯彻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该班主任的做法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①该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罗老师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诗歌内容,并播放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一做法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②该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罗老师突破常规,设计“以诗译诗”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诗歌研读,启发学生思考诗歌描绘的意象,这一做法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③该老师贯彻了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材料中,罗老师在第二次课开始前,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利于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这一做法遵循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对于这道案例分析题我们可以发现不仅考查我们对教学原则的理解,能够明确哪些行为具体对应的原则是什么,并且还要能做到有理有据的进行说明,因此要求大家一定要去识记相关的理论。那么对于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而言,我们有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大家记忆,比如“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这一口诀就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解决识记问题。
那么在进行案例分析题的作答时也要注意一定的规范。通常我们会以“总-分-总”的方式进行答题。
总:首先对案例中的教师行为表现进行总的概述。
分:分条列点的证明自己的观点,先陈述理论部分,接着对理论进行相应解释,最后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
总:总结某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单选题多考查理解类知识点,简答题依然以识记为主。其中教育心理学中如学习动机、学习理论、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要考生多积累相关的事例和习题深入了解,而心理学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多考查识记类知识点。对于遗忘,学习心理等地方考查材料题或者简答题的比例较多,考生可多积累例子加深理解,同时也可结合历年试题掌握考点比重。
考题再现:
1.儿童在其发展早期,往往会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后来,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会动的东西(如纸飞机)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己原来的认识,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题干中强调早起认为所会动的东西都有生命,后来看见飞机会动无生命就修正了原来观点,此处原有认知发生改变,属于顺应。故答案为B。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
以上就是关于2022辽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情分析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辽宁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常见问题、中学教师考试资讯、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辽宁教师资格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