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 时间:
- 2018-12-24 13:03:51
- 作者:
- 娄老师
- 阅读:
- 来源:
- 辽宁教师资格网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首先,要知道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哪几个规律,其次要把规律和启示一一对应,考试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规律和启示理解,作客观题备考和简答题备考,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有哪些规律。
1.顺序性
所谓顺序性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比如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人总是先会翻身,再会坐,然后七个月时候会打滚,八个月时候会爬了,人不可能是先会爬再会翻身吧?所以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
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阶段性
所谓阶段性指的是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比如在小学阶段,你的任务就是打基础,而在大学阶段,你的发展任务就是成为优秀的尖端人才,简单说就是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阶段性。
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像我们常说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这就是违背了人身心发展阶段性的特点。
3.不平衡性
所谓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速度是不均衡的。比如同样是身高这一方面,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速度特别快,其他时候相对来说长的就没那么快,这就是不平衡性的一个体现。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比如人的心理成熟总是比身体成熟要晚一些。
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印度狼孩最后回归人类社会也很难学会人类的语言,这就是因为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期。
4.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
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比如说霍金,肌肉萎缩,但他发现了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而且在其它科学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就是心理机能对于身体机能不足的一种补偿。
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
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
现方式上的差异。像我们说的“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就是个别差异性的一种表现。
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给不同的教育。
【练习题】
1.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答案】C。解析: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抓关键期,狼孩就是因为错过的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长大以后很难用语言交流,选择C。
2.人的语言、思维的发展都分别存在着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答案】C。解析:顺序性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段性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给我们的启示是抓关键期,差异性给我们的启示是因材施教,所以选择C。
/uploadfile/2024/0328/202403281144181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