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师资格证:那些年混淆的古代教育学家
- 时间:
- 2019-04-16 13:39:17
- 作者:
- 赵老师
- 阅读:
- 来源:
- 辽宁教师资格网
孟子的教育思想:
1.孟子在其著作《孟子·尽心上》首次提出“教育”一词。“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与人,二乐也;得天才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人性论:孟子主张性善论,性善论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并且体现了孟子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主张内法论的思想,即注重人的内在需要。
3.教育目的:孟子主张“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包括五对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重视意志磨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弗乱之所为”。
5.理想人格:主张“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道德属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礼之端也。其中还主张孝悌,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和睦。
7.教学方法:(1)盈科而后进:流水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前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2)深造自得:强调读书必须必须深入学习和专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敢于质疑与批判。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教亦多术:即要因材施教。4)专心致志。
荀子的教育思想:
1.荀子在《劝学篇》中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2.人性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表现在“化性起伪”,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3.教育目的:培养大儒。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大儒是最理想的人才,他们不仅学识广博,而且能够由此及彼,自如的治理好国家。因此荀子认为教育应该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4.教育方法:(1)主张“闻见知行”,即“不问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其中闻是起点,行是最高表现。(2)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经常对立出现,因此在本文中对两位古代的著名教育学家进行梳理总结,下面我们结合相关习题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1.最早把教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教育学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答案:D。孟子在其著作《孟子·尽心上》中提出,“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与人,二乐也;得天才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中第三乐将“教育”一词连在一起使用。故选择D项。
2.“不问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是哪位教育学家的思想主张( )。
A.董仲舒 B.斯宾塞 C.荀子 D.王守仁
2.答案:C。荀子主张“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其中闻是起点,行是最高表现,故选择C项。
/uploadfile/2024/0328/202403281144181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