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习题(一)
- 时间:
- 2021-10-09 09:40:47
- 作者:
- 陈老师
- 阅读:
- 来源:
- 辽宁教师资格网
1.晚饭时间,小明本来没有感觉到饿,但他陪同学到食堂转了一圈,闻到了香气,看到炒菜的色泽,顿时感觉饥肠辘辘,这体现的是( )规律。
A.联觉 B.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C.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D.感觉对比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主要有:感觉的补偿作用、联觉、感觉的相互影响。其中,感觉的相互影响是指一种感觉影响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题干中,小明同学本来不饿,但是闻到气味、看到色泽,就感觉饥肠辘辘,说明不同感觉之间互相影响。B项正确。
选项A,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选项C,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当某些感觉失去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与题干不符,排除。选项D,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2.土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征。选项A,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题干中,军人穿迷彩服是让敌人不能将军人从环境中选择出来,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所以,A项正确。选项B,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与题干不符,排除。选项C,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与题干不符,排除。选项D项,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3.教材编排分段分节,教师讲课有间隔和停顿,这符合感知规律的( )。
A.活动律 B.协同律 C.组合律 D.对比律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感知规律。选项A,活动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与题干不符,排除。选项B,协同律是指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与题干不符,排除。选项C,组合律是指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题干中,教材编排分段分节,教师讲课有间隔和停顿,也会被知觉成一个整体。C项正确。选项D项,对比律是指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如冷—热。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二、多选题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 )。
A.感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嗅觉感受性下降 D.嗅觉感受性增强
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对感觉适应的理解。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是“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很长时间之后,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这是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对味道很香和很臭的刺激物也很难感受得到了,也就是说感觉刺激增强了,那就意味着感受性下降。故A、B、C三项正确。故本题选ABC。
三、判断题
5.学生在听音乐时脑海中就会出现相应地画面,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就是联觉。( )
5.【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联觉。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题干中,学生在听到音乐时脑海中会出现相应地画面,说明听觉引起了视觉,属于联觉。故本题正确。
6.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之为感觉适应,感觉适应会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
6.【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所以,题干中只提到感觉适应引起感受降低这一种情况,表述不够全面。故本题错误
以上就是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习题(一)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辽宁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报考指南、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辽宁教师资格网。
/uploadfile/2024/0328/20240328114418107.png